這句是冏男孩一個很吸引觀眾的slogan,為什麼要慢一點?什麼是童年的勇氣?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就這樣買了票進了戲院

在影片裡,看到了兩個調皮小孩為了追尋他們的夢想而努力,說努力好像有點不貼切,是用一種天真爛漫的姿態去追尋他們的好奇心。片中用了很多貼近平常生活的用語,像是火星人啊,阿拉巴斯、撲隆共之類的話語,意外的貼近人心,或者說充斥著像海角七號般的鄉土味,看起來就像在自己家的巷子口會發生的事,看完出了戲院還會不自覺得聯想著會不會在某個轉角的人正在發生同樣的事。

本片導演為楊雅吉吉(以下簡稱楊)我不了解他,我對他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或許是我看的國片不夠多,但我想,從冏男孩裡頭,我大略猜了一下楊的風格。他喜歡將一個鏡頭的時間拉得很長,儘管這個鏡頭裡的對話已經講完了,但他仍堅持要把剩下那點令人尷尬的段落尾巴呈現出來,這是一個很勇敢的做法,怎麼說勇敢呢,因為這樣可以讓觀眾有多一些的時間去思考這段的劇情,步調不需要很快,而且這(冏片)是一部輕鬆的小品電影,不是像蝙蝠俠那種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的動作電影,所以他選擇這種呈現方式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但是,這種留尾巴的處理方式卻很容易因處理不好而讓觀眾感到冗長或是沉悶,我們在國片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例子了,若大部份的鏡頭都用這種方式表現,就算是擁有難得的優質劇本,也只能成為藝術電影了。但在看這部片之前,其實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儘管海角七號這部節奏輕快的國片出現,但對於國片我還是不敢大意,更何況這是一部帶有許多抽象概念的電影。

劇中有一幕在一號(冏男孩的名字)的家裡,兩個小男孩正在討論該如何去到異次元(他們口中的大人世界)一號臥坐在右邊的沙發上,二號躺在左邊的床上,一號的父親正在窗戶外,這幕始終讓我念念不忘,導演所使用的前景中景遠景各照著一個人,而他父親在當時是個謎樣人物所以故意用了點模糊,在這個鏡頭我想稱讚楊導,而且運用了巧妙的自然光照在兩個小孩身上,彷彿在述說著什麼事卻是用言語無法形容的,讓我很深刻的感受到這才是拍電影。(應該是我經驗太少,但這種感動是很難能可貴的)

還有一幕在二號轉到扭蛋之後被一號發現,在二號一邊努力解釋下兩人背著鏡頭走進的巷子的末端消失在螢幕中,之後就是七、八個小孩反向往鏡頭奔跑。我很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電影的表現不只有一個方向能夠運用,這種對比讓人印象深刻,但假如七八個小孩能在一二號消失之後馬上出現的話會更具有戲劇張力,我不是在吹毛求疵什麼的,只是這樣會更好,這個地方就讓我覺得有點無意義的拉長,切的地方再近一點會更強烈。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方式。

我還想要特別提到一個地方,就是二號在找妹妹時跑去一號家裡,之後卻跑進了魚缸玩耍,我不明白導演想說的是什麼,但卻有股孩子氣的天真,很強烈的貫穿我的胸口,很想問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用言語去詮釋這段?

全片穿插了好幾段的卡通片段,也是撐起這個故事的一環,對於本片在講的孩子來說,更是有某種程度的表達出孩子的想像力,是不容忽視的,而且動畫做得一點也不馬虎,很多細節都有顧到,像是2D轉3D的時候,一點也不會覺得過程中有所瑕疵。然而銜接的過程中,也十分詼諧,像是魔笛或是一號的謝幕,都很順暢的穿插在其中。

我在猜想,楊導應該有看舞台劇的習慣,最後面二號的獨白,還帶了一個成年男子的聲音去做了對比,加強了他的語氣,也讓成年人和小孩說的同一段話有著不同的感受,然而這段精彩的獨白卻沒有太多的時間讓觀眾去思考,這是一個很好的片尾,只是這段處理得算是全片最緊湊的部份,或許這是故意的吧?你說呢?

劇中還有點出一點,蠻令人探討的小孩教育問題,在二號找不到妹妹回家之後發現警察鄰居都在家門口聚集,而阿嬤和叔叔都拿二號來出氣,妹妹不見到底是誰的責任,然而最小的那個總是要背上這個龐大的黑鍋,這是阿嬤叔叔的問題還是二號的問題,亦或者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關於冏片精彩的地方實在太多,剩下的就留給大家去細細品味這部片深刻的內涵,或許在看下一遍之後會有更多的想法。?

最後要特別提到的是這兩個小童星在這部片裡真的是演得太好了,帥哥一號和跟班二號,假如單純的為了這兩個小孩去看他們飆演技絕對值得,比起線上的許多演員都還要好太多了,或許是因為角色設定符合他們,但他們仍然演得相當出色,在這邊要特別感謝他們精彩的演出。

孤單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學會了堅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G 銘祥 的頭像
    PENG 銘祥

    PENG 銘祥的部落格

    PENG 銘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